1. 首页 > 运营指导

2025年加气站人员管理规定与操作标准

作者:admin 日期:2025-01-18 09:31:03 点击数:

关于加气站设备安全管理的核心原则与实践

坚守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加气站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石。在加气站日常运营中,必须遵循以下核心原则:

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确保生产与安全的双重目标得以实现。

二、“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确立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至高无上地位。

三、“三同时”与“五同时”原则,强调安全与生产、工作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四、“四不放过”原则,对安全事故进行深度剖析,严防再次发生。

五、“三个同步”原则,确保安全管理与生产、经营、建设的同步推进。

为实现这些原则,加气站需采取具体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实落实“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二、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和作业,确保安全生产的每一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三、安检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安全隐患意识,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问题应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

四、安全员应不定时检查安全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五、坚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确保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六、加气站是重点防火区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七、加强站内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八、加气员需遵守站内规章制度,防范静电和碰撞起火。

九、对进站人员加强管理,确保站内安全。

十、落实安全岗位责任,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得到贯彻执行。

十一、安检范围及项目主要针对设备区、加气现场和办公室,确保全方位的安全检查。

四、气瓶和气瓶充装管理

为确保气瓶安全,我们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任何超期或检验不合格的气瓶,我们坚决不予充装。

对于压力容器和管道,我们根据检验报告的要求,提前一个月向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申报,为检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始终保持压力容器及管道的清洁卫生。

五、防护用品管理策略

为了减轻操作员工的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公司根据作业性质、现场条件、劳动强度和上级规定,为员工配备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和器具。这些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专人负责保管,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操作员工应根据作业条件坚持佩戴防护用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六、用电安全规定

加气站上空严禁任何电气线缆跨越,周边电线必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室内外照明灯具需符合防爆等级规定。站内不得随意安装或架设临时电线,如需铺设临时电线,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办理临时用电作业票。电机、电器设备等应有保护接地,定期进行测试和保养。电器、电线的检修必须由持证电工进行,检修过程中应做好现场监护和警示标志的放置。

七、防雷防静电措施

加气站的建筑物、设备、加气设备等都应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并符合相关技术要求。跨接、接地装置应保持良好,每年进行检测,确保接地电阻符合技术规定。操作人员着装必须符合防静电要求,作业场所不得穿脱衣服、梳头和使用化纤制品。高强闪电、雷击时,应停止加压、充装作业。

八、施工及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当前技能状况,加气站的施工项目和设备检修应委托给有资质的专业队伍,内部仅限于日常维护保养。外部施工及检维修的项目,必须聘请第三方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审查施工队伍资质,签订施工安全合同,确保施工程序和作业方案符合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要求。组织风险识别,制定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施工人员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九、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加气站应严格控制明火,设备维修需动火时,需按动火管理规定上报审批。消防器材应定人管理,定点存放,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增压机房,如必须进入,需解除火种并由加气站负责人陪同。加气场地应张贴防火警示标志和安全告示,提醒客户注意防火安全。加气站入口处应设置防撞、限速等标志,站内严禁吸烟,危险场所禁止使用移动通讯工具,操作员工严禁携带烟火上岗。操作员工必须经过消防安全培训,熟悉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会扑灭初期火灾。

十、应急管理的全面要求

一、作业规范

在执行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误操作导致CNG泄漏,确保工作安全。

二、加气站应急预案

加气站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

1. 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潜在的火灾和爆炸风险。

2.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以应对水灾和暴雨等自然灾害。

3. 防CNG泄漏应急预案,确保在CNG泄漏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4. 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包括大风、、雷击、山体垮塌等情形的应对措施。

5. 防盗窃、破坏应急预案,保障加气站财产安全。

6. 防环境污染应急预案,保护环境,防止因加气站运营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技术档案管理

加气站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但不限于:

1. 设备技术档案,按台件分别建立,包括设备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随机资料和设计安装图纸、操作规程等。

2. 运行记录和检修记录应按年度装订归档,归档文件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3. 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妥善保管,防止档案遗失、泄密和污损。

4. 如需复制或转借档案,必须经过上级领导批准,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交接班管理

交接班时,应遵循以下规定:

1. 交班前不宜作大的变动和调整生产方案、工艺条件,接班人员未到,交班人员不得离岗。

2. 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到岗,进行班前系统(岗位)检查。

3. 交接班人员应共同抄录加气机数码并计量储气井(罐)的储气量,填写计量单,如发现盈亏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4. 交接班双方应坚持“十交”、“五不接”原则,确保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5. 交接班完毕,应填写交接班纪录,双方签字确认。交接班后的问题由接班人员负责。

五、环保节能管理

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加气站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执行国家及当地的环保、节能政策法规。

2. 节约用水、用电,有效利用冷却水,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防止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减少废放,安装有效的废气处理设备。

4. 对天然气中分离出的油水混合物进行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排放。

5. 与当地环保部门保持沟通协调,共同维护良好的环境。

六、安全检查与教育培训

安全检查与教育培训是加气站的重要工作,包括:

1. 生产过程中应按照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发现险情应及时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2. 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包括巡回检查路线、检查频次等,每次检查应记录在案。

3.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新员工、转岗员工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

4. 对于重大危险检修项目,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5. 申请燃气经营许可的单位应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等条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经燃气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此外还要具备固定经营场所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经营方案等条件。

### 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概述

一、主要负责人:包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未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长(执行董事)、经理等核心岗位。这些人员需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确保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涉及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生产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各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员等关键角色。同样,这些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燃气设施的运行、维护与抢修人员配置规范:

针对管道燃气经营企业,根据燃气用户数量确定人员配置。用户数量在10万户以下的,每2500户需配备至少一名操作人员;用户超过10万户的,每增加2500户需增配一名操作人员。

瓶装燃气经营企业的人员配置则根据用户数量有所不同。例如,用户1000户以下的需配备至少3名工作人员;用户数量在特定范围内,如1000户至5万户之间,每增加一定数量用户需相应增加操作人员。具体配置由省级人民燃气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其他类型的燃气经营企业,如燃气汽车加气站等,其人员配置及数量也应由省级人民燃气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明确。

四、《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为规范燃气经营许可行为和加强燃气经营许可管理,根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制定了本办法。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燃气经营许可,并在许可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涉及城镇燃气经营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批准、证件核发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等行为,均应遵循本办法的规定。

除上述内容外,(七)还包含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件,企业在申请燃气经营许可时,应全面了解和遵守相关法规要求。

以上内容主要是对原文的梳理和重述,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燃气经营许可相关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要求和配置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


随便看看
申请使用

申请使用

400-800-2515

陕ICP备15012782号-5

亮照